2025年5月20日,顺庆区民政局婚姻登记处明亮温馨的大厅内,红绸宫灯交相辉映,形态各异的“喜”字错落装点,每一处细节都流淌着幸福的温度,传统中式婚礼的典雅氛围十足。原来,这是顺庆区民政局联合鸢尾花社工一起在“520”当天为登记的新人举办集体颁证仪式。通过三书六礼、婚俗六艺、运用AI、AR等数字科技带来沉浸式婚姻登记体验,用专业力量助力新人在此镌刻下承载深厚文化底蕴与美好期许的人生新章。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和睦则社会安定,家庭幸福则社会祥和,家庭文明则社会文明。婚姻是家庭的纽带,婚姻家庭和谐事关民生幸福和社会稳定。顺庆区民政局在取得四川省首批婚俗优秀改革实验区的工作基础上,引入社会工作介入婚姻家庭指导,实施婚姻守护工作,借用社会工作专业力量为爱保驾护航。
“顺庆有爱 幸福护航”婚姻家庭辅导服务项目由顺庆区民政局婚姻登记处出资、南充鸢尾花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以下简称“鸢尾花社工”)执行,以顺庆区婚登处为主要服务阵地,引导社会工作服务进入社区,推进婚姻领域移风易俗示范点和婚姻家庭辅导示范点建设,为婚姻当事人提供多层次、广覆盖、便捷化的婚姻辅导服务,关注不同服务对象在结婚前、结婚登记时、婚姻存续期、离婚办理时不同阶段的需求,针对性开展婚姻家庭辅导服务,进一步提高群众营造幸福婚姻、建设美满家庭的能力。
鸢尾花社工建立专业协同多方联动服务机制,组建了一支5人专业服务团队,其中2名社工师、1名心理咨询师、1名婚姻家庭咨询师、1名律师。在服务开展过程中,要求各专业人员发挥各自特长,优势互补,结合顺庆区婚姻登记处的日常服务,定期开展工作复盘会议、项目团队能力提升培训,为家庭提供更规范、更全面、更有效的服务。
2:指的是2名社工师,作为项目管理和统筹者,充分发挥其在项目管理、资源链接和服务评估方面的优势,通过推动项目标准化建设、招募和管理志愿者、链接社会资源、开展个案管理、进行服务监管等工作,积极协调项目各方,保障项目的有效实施;
3:指的是3类不同领域的服务人员,其中婚姻家庭咨询师以尊重、保密、平等、接纳等原则,用自己丰富的实战经验为服务对象开展咨询;心理咨询师从专业服务的角度,面向有需求的家庭及个人提供更为深度和专业的心理个案服务,引导服务对象更好地反思家庭中的沟通模式和发展模式,共同促进家庭的和谐发展;律师为服务对象解读法律中关于婚姻家庭中的权利与义务,在法律上提供支持。
项目团队以家庭生命周期为理论基础,分别从婚前、结婚、婚后到离婚冷静期开展婚姻家庭全过程服务需求调研设计,通过问卷发放、实地访谈等方式收集辖区服务需求,建立起问题/需求清单库,制定“爱的小美满”、“倡文明婚恋 话良好家风”计划、“护航幸福 为爱‘加码’”计划三大服务计划,设计能够贯穿整个婚姻家庭生命周期的系统化、专业化服务方案。
在服务过程中,结合多方专业服务力量,通过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的专业方法,为服务对象提供系统化、专业化的服务。针对不同家庭需求,社工灵活运用危机干预等服务技术,帮助家庭成员重建沟通桥梁,修复情感裂痕。
线下依托顺庆区婚姻登记处的服务阵地开展新婚夫妻一对一咨询服务,运用倾听、同理、澄清等技巧掌握婚姻家庭需求,为婚姻家庭提供个案服务,帮助家庭成员梳理情绪、改善沟通方式,帮助咨询对象提升婚姻角色适应、婚姻咨询、子女教育、家庭矛盾化解等能力;
通过社工、专家、家庭三方互动的形式,开展婚姻团体辅导进社区主题活动,分享六大夫妻相处模式和保鲜技巧,并引导婚姻家庭共同参与婚姻探讨,使其在自我参与中深刻体会到和谐家庭建设对于个人、家庭以及社会的意义;
同时组织“守护家,共成长”婚姻家庭公益课堂,邀请婚姻咨询专家、律师共同参与,通过政策法规宣讲、家庭角色互换扮演、现场咨询等活动方式,增强活动互动和实用性,促进家庭成员间的互动与理解。
重点开展婚姻家庭辅导服务进社区和婚姻家庭公益宣传教育活动,结合年底结婚新人多的时间段,以及情人节等节日开展婚俗改革宣传活动,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广泛宣传婚俗改革的相关政策、家庭教育方法、婚姻经营的方法和意义。
在婚姻家庭辅导服务进社区主题活动中,项目团队聚焦家庭存在的沟通障碍、法律意识薄弱、代际冲突等核心痛点开展主题宣传和专项辅导,注重活动的内容宣传和互动赋能,以宣传展板、宣传手册进行法律条文和婚姻案例宣讲讲解;同时以家庭治疗理论为指导理论,设置夫妻默契大考验、亲子拼图竞速、合作绘画、法律知识大问答等游戏互动,实现普法教育的生动化传播,同时进一步提升夫妻沟通技巧和亲子相处能力。
在婚姻家庭公益宣传活动中,项目团队聚焦提升公众婚姻家庭法律意识、预防纠纷,开展婚姻法律法规宣传活动,结合“彩礼返还争议”、“婚内财产约定效力”等典型案例微宣讲,同时提供一对一法律咨询服务,为对新人解答婚前财产公证、婚后债务承担等个性化问题,进一步提升婚姻家庭法律意识。
此外,项目团队在婚姻登记较为集中的“520”此类特殊时间节点,开展“顺遇良缘 为爱护航”主题活动,现场设置拍照打卡区域,把新人祝福墙、幸福汇等新的内容引入到服务中,为新人举行集体颁证、大声说出结婚誓词并赠送鲜花等纪念品,增加新人婚姻登记的仪式感、幸福感。由专业心理咨询师带领新人做“爱的关怀”游戏,引导婚姻对象使用言语的赞美、身体的接触、以及精美的礼物等方式维护、增强婚姻双方感情。
一是开展“解婚姻困局,助家庭和谐”离婚调适工作坊,以“法律赋能+危机干预”为内容,通过理论学习+模拟演习等方式从沟通策略、问题解决路径等方面提升社会工作者、社区调解员、司法调解员等从业人员处理婚姻问题的专业能力,为婚姻家庭提供专业护航。
二是举办婚姻家庭赋能课堂,邀请教育学会资深讲师和婚姻家庭咨询师围绕“高压状态下的抑郁与家庭冲突”、“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交障碍”和离婚法律程序等主题,从家庭教育、促进亲子沟通的实用技巧和处理家庭关系以及面对婚姻困境经验等多方面进行知识普及和案例分享,通过龙8国际网站真实案例分析、专业离婚课堂辅导以及参与人员间的交流探讨,把专业的婚姻家庭知识和实用的应对策略传递给参与者,引导其重视家庭中的两性关系、家庭亲子关系,进一步提升其应对家庭问题的能力,为构建和谐家庭、和谐社区奠定坚实基础,为幸福生活加码。
三是开展离婚调试个案咨询工作,分阶段介入开展服务,首先采用“家庭系统访谈”分别与夫妻深入沟通,运用“循环提问技术”引导双方觉察互动模式—— 男方“离婚威胁”背后是对亲子关系失控的焦虑,女方“坚持离婚”源于长期未被倾听的情感忽视;其次以“亲子教育协作训练”为切入点,指导男方学习非暴力沟通技巧,共同分析教育困境根源;最后通过“夫妻同盟重建练习”,设计“每日10分钟无批判对话”任务,逐步重建信任基础,从法律咨询、心理疏导、情感调试、家庭关系等方面发力,充分利用离婚冷静期,帮助夫妻双方理性看待婚姻问题。
每月定期对服务的婚姻家庭对象进行回访,充分利用微信等媒体平台,及时跟进并更新服务对象的近期动态,结合实际情况,组建回访团队开展实地访视工作,巩固服务成效的同时,能够进一步为有需要的服务对象提供持续的服务支持。
项目通过“爱的小美满”“倡文明婚恋话良好家风”“护航幸福为爱‘加码’”三大计划,形成了覆盖婚前、婚姻存续、离婚等全阶段的服务链条。利用微信公众号发布《民法典婚姻家庭编案例解读》《传统婚俗现代转化指南》等信息,帮助婚姻家庭快速掌握相关资讯;线下开展“清晖良缘,顺庆有囍”集体颁证等活动,将“三书六礼”改良仪式与AI智能乐章结合,实现“线上+线下”双线服务,推动婚姻家庭辅导标准化、专业化发展。
通过开展婚前辅导、新婚辅导、婚姻团体辅导、社区公益课堂等活动,帮助婚姻当事人做好进入婚姻状态的准备,提高新婚夫妻婚姻经营意识和处理婚姻家庭事务的能力。单场婚姻家庭公益课堂直接覆盖超240人,让参与者学习到婚姻经营的方法和技巧,进一步提升婚姻幸福、建设美满家庭的能力;“爱的小美满”计划中,通过个案与团体辅导结合,有效帮助新人完成心理测试评估,并愿意在婚前辅导后调整彩礼预期,实践“婚事简办”理念。
通过婚姻家庭辅导服务进社区、婚俗改革宣传活动等形式,广泛宣传婚俗改革的相关政策、家庭教育方法、婚姻经营的方法和意义,倡议“喜事新办、婚事简办”,引导市民群众树立“文明、节俭、高尚”的婚俗意识。开展“情系社区,家和万事兴”婚姻家庭辅导服务进社区等活动,有效普及婚姻家庭法律法规和政策知识,向社区居民宣传科学的婚姻家庭理念;通过创新婚姻登记服务方式,增加新人婚姻登记的仪式感、幸福感,有效引导市民理解婚俗文化与家庭经营,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开展“解婚姻困局,助家庭和谐”离婚调适辅导培训活动,邀请经验丰富的一线工作者担任讲师对社会工作者、社区调解员、司法调解员、公益组织从业人员开展培训,通过技巧培训+实战演练,提升工作人员专业能力。成功介入3对夫妇离婚个案,通过“家庭系统访谈+沟通技能训练+亲子教育协作”分阶段干预,设计“每日10分钟无批判对话”任务,成功帮助其暂缓离婚,重建沟通信任,减少冲动离婚行为。
项目《南充日报》《南充晚报》《南充融媒》《今日顺庆》等区、市级媒体进行了17次宣传报道,在《精神文明报》《晚霞报》省级媒体报道4次,其中“清晖良缘,顺庆有囍”活动被《南充晚报》以《古韵今风焕新彩,清晖阁里结良缘》为题专题报道,阅读量超5万次。
通过媒体宣传提升了项目的社会影响力和美誉度,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关注婚姻家庭辅导服务,推动多元力量参与矛盾纠纷化解,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婚姻家庭建设的良好局面。
家庭是社会的最小单元,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当下人们对于家庭的需要不再局限于物质需求的满足,更强调其对个体的支持性功能。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婚姻家庭不仅是情感的避风港,而且是个体应对压力的重要支撑。在服务过程中,需要社工进一步推动服务对象从被服务者到婚姻守护者的转变,提升服务对象的生活技能,以便其更好地面对龙8国际网站生活。
从婚前、结婚、婚后到离婚冷静期,提供贯穿整个婚姻家庭生命周期的系统化、专业化服务,通过构建涵盖婚前教育、新婚辅导、婚姻家庭矛盾调适、离婚调解、妇女儿童权益保护以及婚姻家庭价值观宣传在内的全周期婚姻家庭辅导服务体系,化解婚姻家庭在现代社会中可能面临的冲击与挑战。
例如,在婚前教育方面,利用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为学生开展恋爱与婚姻教育,帮助年轻人理解婚姻中的责任与期待管理;在婚姻登记处,开展系列新婚辅导服务,重点关注新婚夫妻的角色适应与家庭责任感的建立,减少“婚后落差”。
每个家庭的问题都是独特的,社工通过制订个性化服务方案,妥善处理婚姻家庭问题的多样性与复杂性。
例如,对于因沟通不畅导致的家庭矛盾,社工采取角色扮演、沟通技巧训练等方式,提升夫妻双方的沟通能力;对于存在经济压力的家庭,链接社会资源,提供财务规划、就业指导等服务;对于因子女教育问题产生分歧的夫妻,搭建社会支持网络,鼓励分享育儿经验,并邀请专家提供科学的家庭教育指导。
婚姻家庭问题往往涉及多重维度,需要通过整合心理、法律、社区等资源实现多方联动,为有需要的婚姻家庭提供多方位有效的支持。
例如,在心理层面,社工通过联合心理咨询师,为夫妻双方提供心理疏导与情绪管理训练;在法律层面,链接律师或法律顾问,为涉及法律问题的夫妻提供法律咨询与援助。
家庭幸福绝非偶然,而是社会支持的必然结果。未来的婚姻家庭社会工作服务将更加注重理论与实践的双向互动,可通过专业理论准确评估婚姻家庭中存在的问题,提高辅导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并从实践中提炼总结经验,进一步推动婚姻家庭辅导工作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