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8国际:友伴同行成长之旅!随迁儿童不良社交行为矫正小组社工案例计划

  行业动态     |      2025-08-06 18:40

  以浙江省义乌市大陈镇梓林小学为例,梓林小学作为一所民转公小学,其学生均为随迁儿童,这一群体在学习适应、同辈交往及心理健康等方面面临着诸多困境。融入城市生活的重重困难与流动状态的不稳定,给随迁儿童的身心成长带来不确定性,不良社交行为也时有发生,如孤僻退缩、攻击性行为、攀比等不良社交行为。

  从学校社工的角度来看,这些行为不仅影响其与同学建立良好关系,更会引发矛盾冲突、加重心理负担、阻碍学业发展。鉴于此,学校社工介入,助力随迁儿童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并提升综合素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此背景下,义乌市同修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在第四届“善行孝义”公益创投项目“心光引路”随迁儿童支持计划的支持下,开展了“友伴同行,助力成长之旅”随迁儿童不良社交行为矫正小组,旨在为随迁儿童提供支持,矫正不良社交行为,预防校园霸凌,促进其全面发展。

  2.服务对象:义乌市大陈镇梓林小学三年级学生,共计20人(随迁儿童、社交障碍和不良社交行为)

  1.激发阅读兴趣与习惯:通过趣味性绘本阅读和互动式体验,使大部分参与者对阅读产生兴趣,这有助于培养其主动学习的习惯,从而提高学习适应能力,为矫正不良社交行为提供知识储备和心理基础。

  2.提升认知与创造力:借助角色扮演、故事创作等形式,拓展儿童的想象力与逻辑思维能力,提升认知与创造力。通过深入理解绘本中的社交情境和行为后果,增强儿童对不良社交行为危害的认识,为矫正行为提供认知支持。

  3.促进同辈互动与协作,增强社交能力:通过小组共读与创作活动,鼓励儿童分享观点、倾听他人。这有助于打破社交壁垒,增强自我价值感与内在动力,提高学生自信程度以及活动中的主动发言比例。

  4.矫正不良社交行为,预防校园霸凌:引导孩子们思考社交行为的正负面影响,学会区分友好玩笑与伤人玩笑,掌握积极沟通交流的方式。这有助于矫正攻击性、任性、嫉妒等不良社交行为,预防校园霸凌的发生,促进随迁儿童与同伴之间的和谐相处。

  1.理论核心:皮亚杰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即感知运动阶段(0 - 2 岁)、前运算阶段(2 - 7 岁)、具体运算阶段(7 - 11 岁)龙8国际网站和形式运算阶段(11 - 16 岁)。在不同阶段,儿童的思维方式和理解能力存在显著差异。

  2.在活动中的体现:参与本次活动的随迁儿童处于三年级,年龄大概在8 - 9 岁,处于具体运算阶段。这一阶段的儿童已经能够理解具体的信息和规则,但主要依赖于具体的经验和事物。

  因此,在活动设计中,通过角色扮演、手工制作等形式,让儿童在亲身体验中理解绘本内容。例如,在角色扮演活动中,孩子们通过模仿绘本角色的行为和语言,将抽象的社交知识(如友谊中的真诚、互助等)转化为具体的实践体验,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社交概念,促进其认知发展,为矫正不良社交行为奠定认知基础。

  1.理论核心:该理论强调社会文化环境和人际互动对儿童认知发展的重要性。维果茨基提出了“最近发展区” 的概念,即儿童独立解决问题的实际发展水平与在成人指导或更有能力的同伴帮助下解决问题的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通过与他人合作和互动,儿童能够掌握超出自己现有能力范围的知识和技能。

  2.在活动中的体现:社工在活动中扮演引导者和支持者的角色,根据儿童的“最近发展区” 提供适时指导。例如,在小组讨论 “什么是真正的友谊” 时,社工引导孩子们积极分享自己的观点,同时也会适当提问和提示,帮助孩子们更深入地思考友谊的内涵,这对于随迁儿童在新环境中建立健康的友谊关系尤为重要。此外,小组同辈互动也是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孩子们在小组共读、角色扮演、情境演绎等活动中相互交流、合作。

  比如在情境演绎环节,孩子们需要分工合作完成表演,通过与同伴的互动,学习正确的社交方式和行为,如合作、分享、倾听等,拓展自己的社交能力边界,逐渐矫正不良社交行为,帮助随迁儿童意识到不良社交行为的危害和对校园霸凌的认识,更好地适应城市学校的生活。

  2.以有声绘本的形式,帮助孩子们理解绘本所传达的关于不良社交行为和习惯,如排挤、傲慢等

  3.运用角色扮演方式,引导孩子们深入思考真正友谊的内涵与价值,从源头预防校园霸凌

  4.通过互动讨论与引导,帮助孩子们树立正确的社交观念和行为准则,培养积极的社交情感和合作精神

  2.亲身体验将不好的玩笑改写成好的玩笑,感受语言的力量,掌握积极沟通交流的方式,预防因不当玩笑引发的社交矛盾和校园霸凌

  3.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动手制作相框,将对绘本的喜爱融入作品中,培养动手能力和审美能力

  活动伊始,社工引导孩子们模仿绘本角色动作和语言进行自我介绍。有的孩子模仿大狮子,昂首挺胸,声音洪亮地展现自己的独特之处。欢声笑语中,现场氛围逐渐轻松,孩子们的陌生感也慢慢消散。

  接着,社工引导孩子们分组制定活动规则。各小组围坐讨论,当个别孩子试图主导规则制定,出现强势、不尊重他人意见的行为时,社工没有直接否定,而是巧妙地引导,鼓励每个孩子都积极表达想法,同时在一旁观察,适时引导,让孩子们明白规则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规则意识和集体荣誉感。随后,社工拿出精心挑选的龙8国际网站绘本选段朗读,孩子们初步了解了绘本并感受到了其中的魅力。活动尾声,社工与孩子们共同讨论并制定了日常阅读规划表。

  在整个活动中,社工密切关注孩子们的表现,发现有孩子存在不良社交行为,如说脏话、爱发脾气、甚至拳打脚踢等,社工及时引导这些孩子认识行为不当之处,培养正确的社交方式,帮助他们学会友好相处。

  社工通过“丢手绢” 游戏活跃气氛,随后利用 PPT 播放有声绘本《这不是真朋友》引导孩子们思考并分享对故事的理解,并分组讨论“什么是真正的友谊”。接着,孩子们进行角色扮演,社工观察并给予指导,表演结束后引导孩子们评价表演,深入理解故事内涵,提升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在这部分,社工借助游戏和绘本阅读,引导孩子们探索友谊主题,促进社交技能发展。同时,通过讨论和角色扮演,让随迁儿童意识到不良社交行为对友谊的影响,例如攻击性和任性行为可能会伤害朋友之间的感情,从而帮助他们初步矫正这些行为,预防因错误的社交方式而引发的校园霸凌。

  通过“猜拳蹲起” 游戏,孩子们进一步熟悉彼此。社工为孩子们提供手工材料,引导他们发挥想象力,描绘自己一天中有意思的片段,制作出独特的绘本页。在展示及分享环节,孩子们上台讲述画中的故事,锻炼表达能力和自信心。对于随迁儿童来说,这个过程不仅让他们在创作中表达自我,还能通过分享与同伴建立更紧密的联系,增强他们在新环境中的归属感,减少因陌生感而产生的社交退缩行为。

  活动以“玩笑红绿灯” 游戏开场,引导孩子们思考如何正确与人交往。接着进行角色反转游戏,让孩子们将不好的玩笑改写成好的玩笑,体验语言的力量。社工进行有声阅读《我不喜欢这种玩笑》后,孩子们分组根据绘本内容进行情景演绎,并对其他组的表演进行点评,加深对绘本的理解和感悟。

  社工通过游戏和绘本共读,引导孩子们学会积极沟通交流,提升团队合作精神和创造力。重点在于让孩子们明确友好玩笑与伤人玩笑的界限,预防校园霸凌中因不当玩笑而引发的冲突和伤害,帮助随迁儿童在日常与同学的相处中掌握正确的沟通技巧,避免因语言不当而遭受或造成霸凌。

  在此次活动中,以“数字炸弹”游戏热身,营造了轻松氛围。随后带领孩子们回顾绘本故事和小组过程,引导他们关注故事中人物的社交行为和情感变化,讨论分析。接着,开始制作绘本纽扣相框环节,孩子们在合作中学会倾听、尊重他人,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减少社交矛盾,还能释放情绪压力,预防因情绪问题引发的不良行为。

  在交流分享环节,孩子们互相学习、欣赏,正确看待作品差异,学会有效沟通,和平解决冲突,进一步巩固良好社交行为习惯,增强集体凝聚力和归属感,为预防校园霸凌营造了积极氛围。整个活动过程,让随迁儿童感受到自己的成长和进步,增强了他们适应新环境和与同伴友好相处的信心,有助于他们形成健康的人际关系,减少不良社交行为和校园霸凌现象的发生。

  活动初期,孩子对绘本仅有一般好奇。随着活动开展,他们被有趣故事和生动画面吸引,从第二节起,主动分享绘本意愿增强,课后还常询问借阅绘本,阅读兴趣浓厚且持久。

  据反馈,许多孩子回家后按规划表阅读,还会在班级交流分享阅读感受,这利于随迁儿童融入城市学校书香氛围,减少文化隔阂,为矫正不良社交行为提供了知识基础。

  1.认知能力有所拓展:借助角色扮演、故事创作等形式,孩子们深入理解了绘本情节、人物关系及情感道理。如在《这不是真朋友》角色扮演活动中,孩子们体会到友谊的真正含义,认知深入到情感和价值观层面,这有助于其与城市同伴交往时建立正确友谊观,避免不良社交关系和校园霸凌。

  2.创造力得到激发:在创意工坊大冒险环节,孩子们绘制出充满创意的“一日绘本图”,展现独特想法。在绘本纽扣相框制作中,巧妙融入对绘本的喜爱,展现惊人创造力和动手能力,挖掘创造潜能,弥补自我认同感不足,为矫正不良社交行为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

  在小组共读与创作过程中,社工引导孩子们分享观点、倾听他人想法。孩子们从拘谨到踊跃发言、互相交流,关系更加融洽。例如在小组讨论“什么是真正的友谊”时,孩子们积极分享看法,尊重他人想法,社交壁垒被逐步打破,利于随迁儿童融入新班级,降低校园霸凌风险。

  在角色扮演、情境演绎等活动中,孩子们分工合作完成任务。如在情境演绎中,明确分工,齐心协力展现故事,团队合作能力和集体荣誉感提升,能更快融入新环境,避免成为校园霸凌目标。

  通过活动引导,孩子们学会区分友好玩笑与伤人玩笑,明白语言力量和积极沟通重要性。一些孩子减少攻击性等不良社交行为,友善合作相处,友谊关系更和谐稳定,预防校园霸凌,降低遭受霸凌可能性。

  从学校社工的角度来看,整个绘本阅读与社交矫正小组活动对随迁儿童具有重要意义。活动设计紧密贴合随迁儿童的特点和需求,既具针对性又富有趣味性,有效激发了孩子们的参与热情。

  在绘本阅读、绘本手工制作、创意相框DIY、角色表演及团队合作等环节中,随迁儿童的社交能力得到锻炼,社交壁垒打破,团队合作能力增强,这不仅有助于他们融入城市学校的同辈群体,还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提供了关键支持。

  这些活动成果对随迁儿童具有深远影响:一方面,阅读习惯的养成有助于他们适应城市教育环境,缩小与本地学生的学习差距;另一方面,社交能力的增强与不良社交行为的矫正,使他们在新环境中能够更自信地与人交往,避免因社交障碍而遭受校园霸凌或孤立。更重要的是,通过绘本阅读与创作,随迁儿童能够分享自己的故事与情感,增强对自身文化背景的认同感,同时学会理解和尊重他人的差异,为他们在多元文化环境中健康成长提供了有力保障。

  此次活动为随迁儿童搭建了一个良好的成长平台,学校社工通过专业社会工作方法的运用,不仅为随迁儿童的学习适应、同辈交往和心理健康提供了有力支持,更为探索学校社工在服务随迁儿童方面的有效模式积累了宝贵经验,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