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家长朋友们!你们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孩子本来特别喜欢打篮球,突然就不去参加训练了,还连着三天躲在房间里刷短视频。这时候啊,咱们家长就很纠结,是直接冲进房间问个究竟,还是等着孩子自己好起来呢?孩子情绪低落就像掉进了一个迷宫,咱们得用耐心和理解去帮他们走出来。
咱先来说说怎么捕捉孩子情绪的“蛛丝马迹”。首先是行为密码,你发现孩子书包里藏着没交的作业,突然和好朋友闹别扭,吃早饭的时候还盯着桌角发呆,这些可不是孩子叛逆,而是他们情绪过载在求救呢!再就是身体语言,孩子老是揉搓手臂,咬指甲都咬出血了,走路都没个精气神,这身体啊,可比嘴巴诚实多了。还有时间陷阱,孩子放学后不知道跑哪去了两小时,周末能赖床到中午,打游戏的时间从2小时一下子涨到8小时,这时间管理失控啊,其实就是孩子在逃避现实呢。
那咱们该怎么走进孩子的情绪迷宫呢?别一上来就问“为什么”,先问“怎么样”。孩子数学考砸了,你说“妈妈知道你很难过”,可比“你怎么又没考好”有用多了。孩子说不想上学,别着急问原因,给他递杯热可可,轻声说“咱们聊聊,或者你不想说,我就安静陪着你”。咱得知道,情绪就像一条流动的河,不是一堵固定的墙。你别老说“你又不开心了”,换个说法,问“今天感觉像下雨天吗”。孩子说“活着好累”,你就告诉他“我知道现在每一步都不好走,但你以前也翻过更高的山呢”。
接着咱要给孩子重建情绪的“安全岛”。第一,给情绪起个名字,别老说“不开心”,叫“委屈小怪兽”“焦虑小刺猬”多有意思,把看不见的压力变成能对话的角色。第二,在家里弄个“情绪缓冲区”,在客厅角落放个软垫,约定坐在这10分钟,不用说话也不用解释。第三,和孩子一起做“火山爆发操”,用力跺脚、挥臂,玩“情绪橡皮泥”,捏出形状来表达心情,让身体把情绪说出来。
家长们也要有自己的“隐形盔甲”。别老想着当超人,先把自己变成“充电器”。孩子不需要咱们一下子就给出完美的解决方案,他们更想看到咱们累了也能给自己泡杯茶。孩子说“你们根本不懂”,咱就说“也许现在不懂,但我会一直学懂你”。家庭就像情绪的“回声壁”,要是爸爸总在饭桌上抱怨工作,妈妈大半夜还在刷手机,孩子的情绪迷宫就更难走出来了。咱可以开个“家庭情绪天气预报会”,说说“今天我的心情是多云转晴,因为……”
最后说说走出迷宫的“星光地图”。第一,帮孩子找到“情绪long8官方网站锚点”,可能是画画本、口琴,或者种向日葵,这些东西能让孩子暂时从情绪的漩涡里跳出来。第二,把“问题”变成“冒险”,孩子说不想上学,你就问“要是这是个游戏关卡,你得有啥装备才能通关”。第三,允许孩子“暂时休眠”,偶尔请个假不是逃避,是给情绪系统升升级。
真的是,孩子情绪低落不是啥可怕的病毒,是他们成长路上必须经历的过程。咱们别老想着当“拯救者”,孩子慢慢就会发现,原来迷宫的出口,就在咱们一起走过的每一步里。各位家长,你们准备好和孩子一起走出情绪迷宫了吗?
主讲人:北京知名青少年心理咨询师郭利方,心理咨询师、高级中学心理学教师、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具有应用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背景。专注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咨询;青少年抑郁症、强迫症、恐惧症、焦虑症、自闭、多动与抽动症及其他心理障碍丰富的个案经验。青少年成长及家庭教育:叛逆、手机网瘾、厌学、恋爱问题、孩子生理心理性偏差行为(长程陪伴有丰富的经验)、青春期问题、考前焦虑(中高考考前心理疏导)、人际交往与社会适应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