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社家”合力开展家庭教育指导16岁“网瘾少年”重回课堂

  常见问题     |      2025-07-28 19:09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7月28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韩飏)今天,最高人民检察院、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联合发布第四批在办理涉未成年人案件中全面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典型案例,推动各地进一步深化涉案未成年人家庭教育指导工作,促进未成年人犯罪预防与治理。

  在典型案例“陆某宇盗窃案”中,“检、社、家”合力,网瘾涉罪未成年人教育矫治见成效。2023年7月至11月期间,16岁的陆某宇因无钱购买游戏装备,先后六次采取“拉车门”方式实施盗窃,共计窃得财物价值人民币7700余元。2024年7月17日,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人民检察院以陆某宇涉嫌盗窃罪向岳麓区人民法院提起公诉。2024年8月2日,岳麓区人民法院以盗窃罪判处陆某宇拘役四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1000元。

  本案办理过程中,检察机关审查发现陆某宇多次盗窃均以满足网络高额消费为目的,沉迷游戏是其犯罪诱因。如不矫治,再犯可能性大。进一步调查发现,陆某宇家庭监护教育不力。其父忙于经商,与其交流时间月均不足3小时。其母教育方式简单粗暴,与其关系紧张。

  家庭long8官方网站关爱、支持不足促使陆某宇在虚拟世界中寻求获得感和认同感。针对陆某宇个人及家庭情况,检察机关决定联合妇联、关工委等有关社会力量,以戒除网瘾、改善监护状况为重点,对陆某宇同步开展帮教矫治和家庭教育指导。

  经过各方的共同努力,陆某宇很快就克服了对网络游戏的沉迷和依赖,重新回归课堂。陆某宇现已考入某大学信息工程专业,实现了自己和父母期盼的大学梦。

  最高检未成年人检察厅负责人介绍,本批案例聚焦涉罪未成年人监护教育,6起案例均涉及未成年人犯罪,涉案家庭普遍存在监护缺位、管教失当等问题,家庭教育指导精准介入,从根源上化解未成年人教养困境,为涉罪未成年人教育矫治工作提供有力支撑。

  同时,案例所涉28名未成年人,经过指导帮助,家庭监护状况明显改善,配合司法机关开展帮教工作成效明显,多数实现就业,顺利融入社会,部分回归学校或考入大专院校继续学习。值得关注的是,在确保个案指导效果的基础上,本批案例着重探索制度创新,通过总结优秀实践经验,构建可复制、可推广的工作模式,促推家庭教育指导工作水平提升。

  “本批案例明确鼓励各地执法司法机关与妇联、关工委等建立长效协作机制,强化工作衔接。”上述负责人表示,家庭监护问题的扭转非一朝一夕,随着诉讼过程的推进,一个案件会进入不同部门不同环节,检察机关将持续强化与其他司法机关的协作配合,更好保障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稳定性和长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