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海南省儋州市木棠镇铁匠村大榕树下,悠扬的旋律、轻快的节奏伴着法治唱词阵阵传开,一场以“儋州调声”为载体的普法活动火热上演。
“八五”普法以来,从村居茶楼、黎村苗寨到重点园区,从“非遗普法”“普法大篷车”到“自贸港法微课堂”,一场充满时代特点、地域特色和自贸港特质的法治宣传教育创新实践正在这片改革热土上生动展开。
“椰风海韵间,法治正以种种鲜活的形式融入自贸港建设大局和百姓日常生活。”近日,海南省司法厅党委书记、厅长王磊接受《法治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5年来,海南上下持续把普法工作融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和自贸港建设大局,完善体制机制,拓宽普法路径,打造法治宣传教育新品牌、新样本,全省公民法治观念和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持续提升,为海南自贸港建设营造良好法治环境。
今年4月14日,八届省委全面依法治省委员会守法普法协调小组第四次会议在海口召开。会议指出,各级各部门要持续推进普法与立法、执法、司法融合发力,形成分工明确、各司其职的大普法格局。
5年来,省委、省政府坚持把普法工作作为法治海南建设的基础工程,纳入党委、政府工作重点,将原省普法依法治理领导小组撤并到省委全面依法治省委员会,强化依法治省年度考核,构建全民普法“大格局”,奏响法治海南“最强音”。
海南紧扣新时代法治建设脉搏,强化“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落实,深耕网络普法,构建“线上+线下”“云端+基层”立体普法矩阵。
据介绍,海南以“网信海南”标识推出“麦小椰”动漫海南网络普法IP,制作发布“麦小椰普法微课堂”短视频等网络普法作品,总点击量超200万次。建立三亚市海棠区法治文化传播中心,打造“筑梦公益 普法先行”云直播、《自贸港法微课堂》等宣讲平台,受众550余万人次。
2024年,海南承办全国“宪法进农村”主场活动,举办“与宪同行 护企共赢”宪法进重点园区。2023年,开展“百所进千村”民法典普法专项活动,积极整合5000余名律师资源,对全省2544个行政村进行包点式普法,将民法典知识送到群众身边。
记者注意到,结合全省未成年人“护苗”三年专项行动,海南组织开展“护苗”法治宣讲“三进”等普法活动1.5万余场次,发放资料30万余份。大力推行包保帮扶暨“四访五帮”工作机制,全链条加强不良行为未成年人、农村留守儿童等六类未成年人普法。
此外,海南广泛吸纳由立法机关、司法机关、高等院校以及法律服务行业推荐的实务人员和专家学者,组建“海南省‘八五’普法讲师团”“海南自由贸易港法普法讲师团”等队伍。目前,已有省和市县(区)“八五”普法讲师团22个、普法志愿者队伍171支、乡村(社区)“法律明白人”4.6万余名。
今年8月中旬至12月中旬,海南省委宣传部、省委全面依法治省委员会办公室、省司法厅开展“法治护航自贸港·同心共筑封关路”主题普法宣传。
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是开创性工作,只有坚持法治引领、法治先行才能行稳致远。5年来,全省上下聚焦自贸港封关运作和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开展“e法善治 护航消费”“法律进企业、进商会”“法治护航自贸港 法润民心促发展”等普法活动,走访企业2218家,组织“法治体检”1830余场次。
同时,实现对全省罪犯、矫治对象、安帮对象法治教育全覆盖,全省监狱系统连续22年安全稳定,社区矫正对象再犯罪率持续处于较低水平。开展打击离岛免税“套代购”走私等各类主题普法活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南自由贸易港法》,是为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而制定的法律,自颁布实施以来,海南部署开展“我为自贸港建设学法懂法宣法守法”主题活动,分众化开展海南自由贸易港法宣讲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累计宣讲1400余场次,受众近19万人次。
据了解,海南坚持改革和法治两翼齐飞、双轮驱动,每年组织省直有关单位开展海南自由贸易港法进重点园区活动,助企纾困,有效覆盖海南自由贸易港13个重点园区,已成为推动实施海南自由贸易港法及其配套法规的重要载体。
5年来,海南统筹用好一般地方性法规、经济特区法规和自由贸易港法规制定权,加大营商环境、生态保护等重点领域地方立法。其中,运用自由贸易港法规制定权,已制定出台48件自贸港法规。建立省政府总法律顾问制度。2024年,全省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达99.97%,位居全国前列。
2024年7月,全国首例临时仲裁案件在海南开庭审理。海南创新引入临时仲裁制度,丰富商事纠纷解决的工具箱。举办首届海南自由贸易港法律周,推介自贸港法治创新成果,提升自贸港涉外法律服务水平,打造“法治自贸港·与世界对话”涉外法治品牌。
“我可以一边剪纸,一边听法治故事,学到了很多法律知识……”今年9月18日,在乐东中学“法治剪纸”课堂,初三学生袁裕鸿告诉记者。
“八五”普法以来,乐东县司法局探索将法治元素融入大安剪纸、黎族山歌、黄流花灯、崖州民歌等非遗民俗文化,形成了山歌普法、剪纸普法等一批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普法IP,让法治宣传更有土味、更贴民心,打造“乐享法治”普法品牌,入选中央网信办“2024年全国网络法治宣传优秀案例”。
如今,在海南的村寨社区,法治正与千年乡音相融合。琼剧、儋州调声、临高“哩哩美”、崖州民歌、老爸茶等传统艺术形式,纷纷披上了法治的新装,探索“非遗+普法”创新融合路径。
海口市琼山区以茶为媒,以南珍茶楼为固定宣讲阵地,吸引市民和游客用一盏茶时间听一场法治微宣讲,推出“老爸茶+非遗+普法宣讲”新模式。儋州市以苏东坡“劝和文化”、调声为载体,创作多部法治文艺作品深入基层巡演。
海南加强法治文化阵地建设,依托展览馆、警示基地、工会驿站、党群服务中心等阵地,推动基层法治文化设施体系建设。“八五”普法期间,全省相继建成一批以宪法、民法典和廉政、禁毒等为主题的法治文化公园、广场等阵地75个,建立农村法治图书角2519个。三亚市海棠区北山法治文化公园入选“第三批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基地”。
此外,组织开展海南自由贸易港法治动漫微视频、“以案释法”典型案例等作品征集评选活动,多部作品入选全国优秀法治动漫微视频展播。挖掘海瑞、丘浚等海南历史文化名人的法律思想,以琼剧、话剧等形式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
“今年是全民普法40年,也是‘八五’普法规划收官之年,海南自由贸易港将于今年正式启动全岛封关运作。”省司法厅党委委员、副厅长郭扭只说,全省上下将持long8官方入口续围绕自贸港封关运作“一号工程”,学习宣传贯彻法治宣传教育法,建立健全与自贸港建设相适应的法治宣传教育体系,确保自贸港建设在法治轨道上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