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2024年儿童青少年抑郁治疗与康复痛点的调研报告》显示,我国患有抑郁症的儿童平均年龄提早到了13.41岁。
面对孩子的抑郁症,许多家长其实并不能理解:相比起老一辈子,现在的孩子吃好喝好住好,能有什么心理问题?
反观自己小时候,吃不饱穿不暖,还天天挨打,长大了不也没有什么心理问题吗?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现代人对健康的定义,不仅包含了身体层面的健康,更包括心理层面的健康。
于是,我们便经常听到老一辈这么long8官方入口说,“好好的人,不知道为什么喝农药走了”。
在老一辈的童年里,就算有什么烦心事,也能在和放学后与同学的打闹玩耍中释放。
现在的孩子一旦有了心理问题,既得不到父母的理解,也无法从同龄人那里得到疏解。
这是一位名为急诊科大徐的博主所分享出来的真实事件,他感叹道,孩子有问题,大人也一定要去看看精神科。
美国心理学家戴安娜·鲍姆林德曾将父母划分为四种类型,分别是专制型父母、权威型父母、忽视型父母和溺爱型父母。
“专制型父母”指的是父母要求孩子绝对的服从和控制,如果孩子一旦违背自己的想法,就会迎来严厉的惩罚。
“忽视型父母”则指的是只满足孩子的基本需求,不关心孩子的情感,跟孩子的生活处于脱节状态。
比如,当孩子给自己准备礼物时,不要说“还不是花了我的钱”,而是感谢孩子的心意。
这意味着,父母不会忽略或者曲解孩子的情感,而是以一种理解、包容、支持的态度,去看待孩子的选择。
扫兴式父母一方面说明了父母并没有和孩子站在一个同等的地位上交流,而是一种命令式的目光去审视孩子。
总而言之,一个心理有问题的孩子,背后必然是有一个心理有问题但不愿承认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