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31日,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等部门联合公布2024年全国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名单,由司法部推荐、浙江省司法厅培育的北仑区“新光大道”社区矫正对象社会融入志愿服务项目成功入选“最佳志愿服务项目”。这是北仑long8官方网站区红领之家社会服务中心第五次摘得全国志愿服务领域最高荣誉,也是我省社区矫正工作践行“枫桥经验”的最新创新成果。
“现在的我,终于敢抬头挺胸做人了!”在北仑区“红领集市”便民服务现场,社区矫正对象小张一边为居民免费理发,一边讲述自己的蜕变。3年前,他因经济犯罪被判缓刑,一度陷入“被社会抛弃”的绝望。如今,他不仅通过“新光大道”项目掌握了理发技能,还主动加入反诈宣传志愿者队伍,用亲身经历警示他人。
这是“新光大道”项目的一个缩影。项目曾荣获2024年浙江省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银奖,项目论文《因承认而回归:党建引领下的志愿服务型社区矫正助力基层社会治理模式探索与实践》入围首届“全国社会工作和社会治理创新”案例。自2014年启动以来,该项目聚焦社区矫正对象“社会融入难、就业渠道窄、自我认同低”痛点,创新构建“入矫—服务—成长”三阶帮扶模式:
通过“个性化建档+片区化结对”消除隔阂,如为有美术特长的小王链接画室资源,为独居的老李匹配“党员帮扶对子”。
组织参与敬老助老、环境整治等公益活long8官方网站动,累计开展河道保洁、社区防疫等志愿活动5431次,服务时长超10万小时。
开发电商运营、短视频制作等36类技能岗位,帮助87%的参与者获得职业资格认证,36人成功入职辖区企业。
“如果不是‘新光大道’,我可能还在黑暗里打转。”小李曾因非法经营罪接受社区矫正,入矫初期沉默寡言,对志愿服务消极应付。一次偶然机会,志愿者发现他朋友圈的短视频作品,主动邀请其加入“军号嘹亮”反诈宣传团队。
“第一次拿起摄像机时,手都在抖。”小李回忆道。在志愿者指导下,他从零开始学习脚本创作、镜头运用,逐渐成为团队核心成员。半年内,他独立完成6部反诈短片制作,其中《“杀猪盘”现形记》在短视频平台播放量突破500万,获评宁波市“反诈宣传优秀作品”。
如今的小李,不仅是小有名气的“反诈网红”,更成立了自己的文化传媒工作室,带动3名社区矫正对象就业。“我想用镜头记录更多‘重生’故事,让更多人相信‘犯错不可怕,重要的是重新站起来。’”
累计服务社区矫正对象983人,其中826人实现稳定就业,创业成功率达23%。
3人已经提交了入党申请书,5人获评“优秀志愿者”“北仑好人”“见义勇为”等奖项。
“项目能走到今天,关键是把党支部建在志愿服务链上。”红领之家创始人陈军浩介绍。项目成立10个临时党支部,党员志愿者带头参与台风抢险、疫情防控等急难险重任务,形成“党建引领—志愿者跟进—矫正对象参与”的良性循环。
链接78家社区、学校、企业,开设107次课堂。积极链接社会、社区资源,开展职业培训、法律教育、心理咨询、家庭、传统文化等帮扶,提升社会竟争力。定制36+企业岗位服务菜单,根据服务内容与人的接触程度区分“独立岗、协作岗、管理岗”三个等级,进行活动岗位匹配,帮助247名社区矫正对象新增专业技能,如理发、维修等。
联合全区18家党建社会组织组建公益联盟,出台全国首部《社会组织参与社区矫正服务标准指南》,红领矫正模式入选浙江省新枫桥经验100例,在全省复制推广。
“‘新光大道’的实践证明,社区矫正不仅是‘管得住’,更要‘矫得好’。”浙江省司法厅社区矫正管理局局长表示,下一步将深化“数字赋能+品牌升级”,推动项目在全省实现“三个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