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是家中唯一的劳动力,但因交通事故致人死亡而入狱四年,进一步加剧了家庭的经济困境。
小涵长期遭遇校园霸凌,导致心理受到严重伤害,表现为抑郁情绪。曾有自杀行为(喝药自杀),表明其心理健康状况非常脆弱,需要紧急和持续的心理干预。
小涵遭遇校园霸凌,在学校环境中缺乏安全感和支持系统。家庭经济条件薄弱,无法提供足够的物质和情感支持。
鼓励小涵分享自己的情绪和感受,特别是关于校园霸凌的经历。提供一个安全的空间,让她可以自由地表达内心的恐惧、愤怒等情绪;社会交往:讨论小涵在人际交往中遇到的困难,探讨如何帮助她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如与同学、老师和家人的关系。
询问小涵在学校的学习情况,是否有因为家庭背景而受到影响。讨论如何为她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和支持。未来规划:探讨小涵对未来的想法和期望,包括职业梦想和个人目标。帮助她制定实现这些目标的具体步骤。
家庭结构不完整,缺乏父母双方的关爱与支持。父亲因病住院,母亲离家出走,爷爷瘫痪在床,奶奶入狱,家庭无法提供正常的养育和监护功能。经济条件差,增加了小涵的生活压力和心理负担。个人健康状况:身形瘦小,可能与营养不良或长期照顾爷爷的劳累有关。心理健康问题严重,长期抑郁并有自杀行为,表明心理状态脆弱,需要专业干预。
学校环境:长期遭受校园霸凌,学校未能有效保护小涵免受伤害,反映出学校在安全管理和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存在不足。同学关系不良,缺乏友谊和支持,加剧了小涵的孤独感和无助感。
社会经济环境:家庭经济困难不仅影响小涵的身体健康和营养状况,也限制了她接受更好教育和享受其他童年活动的机会。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可能导致医疗资源的分配不均,使得像小涵这样的家庭难以获得必要的医疗服务和支持。
1、消除小涵自杀轻生想法,处理校园欺凌问题,定期进行心理咨询和治疗,提升小涵的心理健康水平。
2、通过链接和整合资源,搭建服务平台,改善小涵的家庭生活环境,包括经济援助和家务支持。为小涵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基本问题,提供基本学习物资帮扶、精神慰籍等服务。
3、加强小涵的社会支持网络,包括家庭、学校和社区资源。帮助小涵办理低保救助,进一步缓解小涵的生活压力,保障小涵的基本生活质量。
与民政部门、慈善机构等合作,为小涵的家庭提供经济援助和生活支持。协调社区资源,为小涵的爷爷提供日常照料和护理服务。鼓励小涵参与兴趣小组、社团活动或志愿服务等课外活动,培养其兴趣爱好和特长。与小涵一起制定学习和职业规划,明确其未来的目标和方向。
(一)第一阶段:与小涵初次接触,通过友好、尊重的态度和专业的沟通技巧,让小胡及爷爷感受到关怀与支持,消除戒备心理,建立信任关系,为后续服务奠定基础
社工提前与村委会取得联系,了解到小涵目前在亲戚家住,准备好探访所需的物品,如米、面、油、牛奶等生活必需品,适合儿童的学习用品以及一些衣物等。同时,制定了详细的访谈提纲,包括家庭基本情况、经济来源、生活困难、小涵的学习和心理状态等方面的问题。
到达小涵亲戚家后,社工首先与小涵的二奶进行交流,表达了对她和小涵的关心,并说明来意。社工注意到小涵在一旁默默地看着,便主动与她打招呼,并拿出准备好的生活用品送给她。
小涵起初有些紧张和防备,但在社工真诚的态度下逐渐放松。社工询问了家庭的生活状况、经济来源以及小涵的日常照顾情况等。
在交流过程中,社工认真倾听小涵的诉说,并不时给予回应和安慰,让其感受到被理解和支持。小涵开始有些害羞,但很快就被礼物吸引,脸上露出了笑容。社工与小涵聊起了她的学习情况,小涵表示自己很喜欢上学,但由于家里的事情比较多,有时候会耽误学习。社工鼓励小涵要好好学习,并告诉她如果遇到困难可以随时找社工帮忙。
(二)第二阶段:了解小涵在校遭遇霸凌的具体情况并评估小涵的心理状况及自杀风险,以及她当前的应对策略和心理调适能力
社工与村委会沟通,了解小涵近期的家庭情况变化,并准备了一些适合青少年的心理测评工具和游戏道具,以便在访谈中更好地与服务对象互动。同时,社工还联系了学校的老师,了解服务对象的学习表现和在校情况,以及是否观察到任何异常行龙8国际唯一官网为。
社工与小涵进行了一对一的访谈。开始时,社工用温和的语气询问服务对象最近的生活和学习情况,逐渐引入到她的感受和想法上。使用心理测评工具对服务对象进行初步的心理评估,了解她的情绪状态、自尊水平、社交焦虑等。通过游戏和绘画等方式,引导服务对象表达内心的感受和想法,特别是关于校园霸凌的经历和她如何应对这些经历。认真倾听服务对象的诉说,给予她充分的关注和支持,让她感受到被理解和接纳。
(三)第三阶段:协助小涵完成事实无人抚养儿童认定申请流程,确保其能够顺利获得相关政策保障与生活补贴
社工与民政部门工作人员一同前往小涵家庭,协助小涵收集、整理事实无人抚养儿童认定所需材料,如身份证明、家庭情况证明、父母相关状况证明等,并指导其填写申请表格,确保材料真实、完整、准确。将申请材料提交至民政部门进行审核,期间与民政部门保持密切沟通,及时反馈审核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如补充材料等。
同时,与社区工作人员沟通,了解小涵近期生活情况变化。根据小涵的需求,链接社区志愿者为其提供学习辅导。
(四)第四阶段:帮助小涵改善居家生活环境,提升生活自理能力与家务整理能力,了解小涵在校学习状况,协助其梳理学习困难问题
社工通过亲切交谈,详细询问小涵近期日常生活安排、饮食起居、家庭互动等生活情况,了解其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与需求;接着围绕在校课程学习进度、作业完成情况、与老师同学的关系、课堂表现等方面,全面了解其在校学习情况,认真倾听小涵在学习上的困扰与想法。
随后,社工与小涵一起整理家务,示范物品收纳、空间规划等方法技巧,提升小涵生活自理能力。最后,社工嘱咐小涵遇到任何问题都可随时联系,给予情感支持与关怀。
(五)协助小涵查询补助发放情况,确保其应享有的福利政策落实到位,缓解经济压力;全面了解小涵学习与生活的动态变化,精准把握其最新需求与潜在问题
社工来到小涵家中,详细询问近期学习课程进度、作业完成质量、课堂表现及与师生的互动情况,了解其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新困难;同时,关注小涵日常生活状态,包括饮食起居、家庭关系及业余生活安排等方面的变化。
随后,社工通过相关渠道帮助服务对象查询补助发放情况,核对补助金额与到账时间,向小涵解释补助政策及发放流程。
最后,社工向小涵表示会继续关注其成长并约定好下一次见面时间,鼓励小涵主动向社工寻求帮助。
社工关注小涵近期的学习情况,协助小涵制定学习和职业规划。带领小涵回顾了前期服务过程,和小涵一起整理她的转变与收获。小涵提到自己从最初的自卑、迷茫,变得更自信、有目标,学习动力和人际交往能力都有明显提升。社工对其成长给予充分肯定,并告知本次服务后即将进入结案阶段,耐心解释结案的意义,并询问小涵对于结案的感受,小涵流露出不舍情绪,担心后续遇到问题无人倾诉,社工表示结案后仍会继续提供服务,也鼓励小涵主动寻求身边资源支持,缓解了其离别焦虑。
第五阶段,整合资源,构建社会支持网络,促进社会融入,提高案主的生活质量;
从社工的观察及案主的反馈来看,经过前几次的个案服务,案主的心态有了很大的转变;社工为案主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关爱,改善她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
1、情绪改善:小涵从消极悲观、焦虑低落,转变为主动表达需求,面对困难时能积极寻求解决办法,抗压能力显著增强。
2、行为改变:生活中从依赖他人转变为主动参与,如积极配合办理低保手续;居住环境从杂乱无序变得整洁有序,养成日常整理家务的习惯。
3、能力提升:从缺乏生活自理能力到能独立完成家务、规划作息;从对政策不了解到主动咨询惠民政策;学习上制定计划并提升成绩,职业规划意识逐步建立。
通过资源链接、心理支持、能力培养等介入,小涵在情绪、行为和能力层面均实现积极转变。情绪上从消极转向乐观,行为从被动依赖转为主动应对,能力从薄弱提升至具备基础规划与执行能力,目标达成度较高。
1、优势与成效:资源整合及时缓解生活困境,为后续介入奠定信任基础;分阶段、针对性的能力训练帮助服务对象逐步掌握技能,增强自我效能感。
2、不足与改进:材料准备推进节奏过快,导致小涵在初期存在畏难情绪,未来需更注重分步指导;心理疏导以倾听和鼓励为主,专业技巧应用不足,后续需加强情绪干预方法的学习与实践。
3、经验总结:个案服务需兼顾物质帮扶与心理赋能,同时注重引导服务对象发掘自身潜力,构建可持续的社会支持网络,为其长期发展提供内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