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临颍检察“三封信”唤醒迷途少年

  行业动态     |      2025-07-22 08:49

  “我现在的大学生活,更让我明白了守法的重要性……”近日,河南省临颍县人民检察院未检部门负责人收到了小黄(化名)的来信。

  2022年12月末,以樊某(另案处理)为首的诈骗团伙,通过群发伪造的“ETC需更新”“社保卡待激活”等诈骗短信,诱骗他人点击链接,窃取银行卡资料。17岁的小黄、小方(化名)二人通过虚拟网络结识该诈骗团伙后,以为可以轻松赚钱,便按照上游的要求,大量收购并转卖他人的ID账户,这些非法账户被犯罪团伙用于绑定被害人银行卡,通过充值游戏点券等方式进行销赃洗钱。

  案发后,公安机关以诈骗罪将樊某等人移送审查起诉。如何妥善处理涉案的小黄等两名在校未成年人,办案检察官陷入沉思,二人虽为诈骗团伙提供工具支持,但未参与诈骗共谋,其行为符合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构成要件。考虑到二人系未成年人、在校生、初犯,具有自首、认罪认罚、积极退赔全部违法所得等法定从宽、从轻或减轻的情节。秉持龙8国际网站着教育、感化、挽救的司法理念,临颍县检察院决定召开不公开听证会,拟对二人作附条件不起诉决定。听证会上,来自人大代表、律师、教师群体的听证员分别发表意见,临颍县检察院依法对二人作出附条件不起诉决定,并量身定制了以“矫正沉迷网络、改善亲子关系”为核心的个性化考察帮教方案。

  为确保帮教效果,临颍县检察院探索实施“三封信”帮教机制,即绿色“激励”信,是一封过去帮教对象成功升学就业的感谢信;红色“警示”信,是因不服从帮教而重新犯罪者的悔恨信;第三封信是一封蓝色“期许”信,由被不起诉人亲笔写下承诺与未来规划,当场密封,考察期满后亲自启封验证。

  办案检察官在对二人宣布附条件不起诉决定时,当场送达“激励信”与“警示信”,用同龄人的真实经历直击心灵,同时要求二人书写“期许信”。“三封信”形成合力,以正反案例对比和亲笔承诺,激发其内生动力和蜕变信心。

  通过“三封信”机制的帮教,2024年7月,二人顺利通过考察期。在不起诉决定宣布教育仪式上,二人亲手启封一年前写给自己的“蓝色信件”,宣读当时写下的承诺时,二人禁不住哽咽起来。

  如今,小黄已考入大学,如愿就读心仪的专业,小方已从中职院校毕业并顺利就业。

  “中职院校学生涉‘两卡’犯罪问题突出,应将个案办理向前端预防和类案治理延伸。”临颍县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李军介绍说,未检部门迅速对辖区中职院校学生违法犯罪情况开展专项调研,剖析案发原因。今年5月,临颍县检察院形成报告专题呈报县主要领导,推动建立“中职院校学生犯罪预防与治理联防联控工作机制”。

  与此同时,临颍县检察院联合公安、教育等部门,常态化开展“远离电信诈骗”校园法治宣讲,精心制作的普法短视频《防范电信诈骗“盯上”未成年人》,借助教育部门平台推送至全县学校,覆盖近两万人次,还与县妇联深度合作,挂牌成立“静护花开·‘家’倍关爱”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室,构建起信息共享、状况评估、个性指导、回访评估的闭环工作链条,实现司法保护与家庭保护、学校保护、政府保护、网络保护、社会保护的深度融合,全方位织密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安全网。

  “我现在的大学生活,更让我明白了守法的重要性……”近日,河南省临颍县人民检察院未检部门负责人收到了小黄(化名)的来信。

  2022年12月末,以樊某(另案处理)为首的诈骗团伙,通过群发伪造的“ETC需更新”“社保卡待激活”等诈骗短信,诱骗他人点击链接,窃取银行卡资料。17岁的小黄、小方(化名)二人通过虚拟网络结识该诈骗团伙后,以为可以轻松赚钱,便按照上游的要求,大量收购并转卖他人的ID账户,这些非法账户被犯罪团伙用于绑定被害人银行卡,通过充值游戏点券等方式进行销赃洗钱。

  案发后,公安机关以诈骗罪将樊某等人移送审查起诉。如何妥善处理涉案的小黄等两名在校未成年人,办案检察官陷入沉思,二人虽为诈骗团伙提供工具支持,但未参与诈骗共谋,其行为符合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构成要件。考虑到二人系未成年人、在校生、初犯,具有自首、认罪认罚、积极退赔全部违法所得等法定从宽、从轻或减轻的情节。秉持着教育、感化、挽救的司法理念,临颍县检察院决定召开不公开听证会,拟对二人作附条件不起诉决定。听证会上,来自人大代表、律师、教师群体的听证员分别发表意见,临颍县检察院依法对二人作出附条件不起诉决定,并量身定制了以“矫正沉迷网络、改善亲子关系”为核心的个性化考察帮教方案。

  为确保帮教效果,临颍县检察院探索实施“三封信”帮教机制,即绿色“激励”信,是一封过去帮教对象成功升学就业的感谢信;红色“警示”信,是因不服从帮教而重新犯罪者的悔恨信;第三封信是一封蓝色“期许”信,由被不起龙8国际网站诉人亲笔写下承诺与未来规划,当场密封,考察期满后亲自启封验证。

  办案检察官在对二人宣布附条件不起诉决定时,当场送达“激励信”与“警示信”,用同龄人的真实经历直击心灵,同时要求二人书写“期许信”。“三封信”形成合力,以正反案例对比和亲笔承诺,激发其内生动力和蜕变信心。

  通过“三封信”机制的帮教,2024年7月,二人顺利通过考察期。在不起诉决定宣布教育仪式上,二人亲手启封一年前写给自己的“蓝色信件”,宣读当时写下的承诺时,二人禁不住哽咽起来。

  如今,小黄已考入大学,如愿就读心仪的专业,小方已从中职院校毕业并顺利就业。

  “中职院校学生涉‘两卡’犯罪问题突出,应将个案办理向前端预防和类案治理延伸。”临颍县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李军介绍说,未检部门迅速对辖区中职院校学生违法犯罪情况开展专项调研,剖析案发原因。今年5月,临颍县检察院形成报告专题呈报县主要领导,推动建立“中职院校学生犯罪预防与治理联防联控工作机制”。

  与此同时,临颍县检察院联合公安、教育等部门,常态化开展“远离电信诈骗”校园法治宣讲,精心制作的普法短视频《防范电信诈骗“盯上”未成年人》,借助教育部门平台推送至全县学校,覆盖近两万人次,还与县妇联深度合作,挂牌成立“静护花开·‘家’倍关爱”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室,构建起信息共享、状况评估、个性指导、回访评估的闭环工作链条,实现司法保护与家庭保护、学校保护、政府保护、网络保护、社会保护的深度融合,全方位织密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安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