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与法制网讯(记者邵春雷 □刘敏)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社区矫正法》正式实施五周年。五年来,山西省泽州县社区矫正工作实现了从“管得住”到“矫得好、帮得实”的跨越式发展。
为全方位展示这一发展成果,近期,泽州县司法局精心策划并扎实开展了一系列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活动,交出了一份成效显著的“五年答卷”。
在此次五周年系列活动中,泽州县司法局立足本土优势,持续擦亮特色工作品牌。其中,在全省打造的“育矫人生、泽润心田”心理矫治品牌备受关注。该品牌依托“1234”工作模式(1个专业平台、2个服务阵地、3个阶段化流程、4类精准服务),五年来,累计为7200人次开展专业心理测评,提供long8官方入口一对一辅导5500次,成功化解多起高风险个案。
尤其引人注目的是“VR+心理”沉浸式矫治体验。通过模拟监狱等场景,让700人次社区矫正对象身临其境感受违规后果,切实达成“心有所戒、行有所止” 的教育目标,成为入矫教育和违规警示的重要环节。一位社区矫正对象在体验完VR模拟场景后,感慨道:“那种逼真的感觉太震撼了,让我深刻明白了遵守规定的重要性,以后绝对不会再触碰红线。”
为全面呈现五年工作成果,泽州县司法局精心组织了“五周年”系列活动,立体展现社区矫正工作新进展。
“警律联动”筑牢防线。泽州县司法局联合山西开放律师事务所开展警示教育课。该局挂职民警结合真实案例,深刻剖析违反监管规定的严重后果。曾经有一位社区矫正对象因擅自离开监管区域,最终受到了严肃处理。民警将这个案例的来龙去脉详细讲解,让在场的社区矫正对象深受触动。律师则聚焦就业权益保障、民事纠纷处理等实际问题,提供专业法律解读。刚柔并济的方式既亮明法律红线,又指明维权路径,有效筑牢社区矫正对象的思想防线。
精准施教预防重犯。针对交通肇事、危险驾驶、诈骗、涉毒等高发犯罪类型,泽州县司法局邀请监狱民警、律师等专家,采用集中教育与分片教育相结合的方式,通过警示教育、法治讲座等形式,反复强调社区矫正对象身份意识和纪律要求。对于交通肇事类的社区矫正对象,监狱民警结合多起典型事故案例,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以及带来的严重后果,让他们深刻认识到自己行为的危害性。这种精准施教的方式切实降低了重新犯罪风险。
演讲比赛传递温情。“我与社区矫正”主题演讲赛上,来自全县13个司法所的基层司法工作者,通过一个个真实感人的故事,讲述社区矫正工作中的法治温度与人文关怀。有位司法工作者讲述了自己如何帮助一位涉毒社区矫正对象重拾生活信心,从最初的抵触、消极,到后来主动配合矫正,甚至找到工作重新融入社会的故事。他们以鲜活故事诠释“刚柔并济”的矫正理念,生动展现了新时代司法行政干警“守法治底线、暖浪子归途”的责任担当。此次演讲比赛不仅是对社区矫正法实施五周年成果的集中展示,更成为推动全县社区矫正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新起点,进一步增强了工作人员的职业认同感和使命感。
经验座谈凝聚合力。社区矫正法实施五周年经验交流座谈会召开,泽州县法院、检察院、公安局、人社局、教育局、民政局等部门负责人,部分乡镇司法所长、村(居)干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律师代表参会。会议系统总结了“泽州模式”在规范执法、智慧监管、精准帮扶等方面的亮点,深入探讨经费保障、队伍建设、数据共享、执行地认定、公益活动创新等难题,明确了深化协作、智能、社会参与的未来方向。各部门代表积极发long8官方入口言,为泽州县社区矫正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建言献策。
立体宣传扩大影响。线上依托“泽州普法”微信公众号、司法行政网站开设专栏,推送公益广告、短视频及专题新闻报道;线下在各乡镇悬挂标语、摆放展板、发放宣传册,并组织工作人员、律师、志愿者等深入集市、社区、企业设立咨询点答疑解惑。通过这些方式,有效提升了社区矫正工作的社会知晓度和认同度。不少群众在咨询点了解相关情况后,表示对社区矫正工作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五年来,泽州县社区矫正工作成效显著。监管效能从“人盯人”的传统模式升级为“数治管”的智慧监管;教育帮扶从单纯的行为管控深化至价值观重塑;“泽州模式”特色品牌影响力持续扩大;部门协作更加紧密高效;全社会理解支持社区矫正的氛围日益浓厚。
“泽州的矫正工作,不仅管住了我的人,更唤醒了我的心。”一位解矫对象的感言,道出了社区矫正工作的温度与深度。
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泽州县司法局将以此次五周年活动为新起点,持续深化法治规范、推进智慧赋能,拓展社会参与、做优教育帮扶,破解发展难题、巩固宣传成效,为每一位社区矫正对象铺就更有温度、更具希望的“新生”之路,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泽州、法治泽州贡献更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