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据中科院心理所报告显示,青少年抑郁风险高达14.8%,尤其是留守儿童、流动儿童、单亲儿童等群体,心理健康风险更高。儿童青少年心理问题不仅影响孩子们的健康成长,也对社会整体和谐稳定构成潜在威胁。
为保障儿童健康成长,政府和社会在行动。卫健部门于2024年新设心理健康与精神卫生处,并将2025-2027年定为“儿科和精神卫生服务年”,首次推出全国统一的心理援助热线”。教育部门持续推进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并启动首个全国学生心理健康宣传教育月。民政部门则进一步推进困境儿童心理健康筛查、评估和关爱服务。在服务体系建设上,福建省福州市长乐区积极探索构建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服务网络,推动多部门建立儿童需求信息共享、线索移送、个案转介的工作机制。云南省昆明市成立了市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中心整合资源推进心理关爱服务体系建设。在服务模式上,杭州市上城区探索以家庭为单位的心理关爱,创新开设了社区家长学校、家庭成长驿站、家庭志愿者联盟等多种服务模式。在服务信息化建设上,广东省建立一站式情感心理咨询服务平台,为儿童及家庭提供评估、咨询、培训等服务,并根据家庭具体需求定制个性化的心理干预方案。
儿童心理健康关爱服务工作涉及卫健、教育、民政、妇联等多个部门和团体,也需要儿童、家庭、社区、专业社会组织和机构的深度参与,因此在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内,建议各地从机制体制保障、社会组织参与、服务体系建设、专业化支持、技术创新、监测评估等方面加大力度,推动落实儿童心理健康关爱服务。
一是建立健全多部门协同机制,建议设立儿童心理健康关爱联席工作会议制度,制定多部门参与的地方行动方案,明确部门职责,加强部门信息共享、资源整合和部门联动。
二是加强政府、社会组织等多元主体参与的合作机制,鼓励引导更多社会组织积极参与儿童社会心理关爱服务工作。
三是健全完善心理健康关爱服务体系建设。可依托未成年人救助保护网络,构建“区/县(服务中心)+街道/乡镇(服务室)+社区/村(服务点)”基层三级服务网,为儿童心理关爱工作提供网络支撑。
四是强化专业化支持。应依托心理健康专业机构和社会组织,强化以社区和家庭为基础的、以预龙8国际网站防为目的、基于循证的心理关爱服务。
五是加强技术创新,以AI技术等赋能心理咨询和关爱服务,促进服务全面普及。
六是加强试点项目的监测评估,加大实施性研究和效果评价研究力度,强化心理关爱服务的有效性,为后续推广提供依据。
社会政策观察是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研发的服务政府和社会的产品,由关注热点、热点微评、相关链接三个模块组成,侧重关注公益慈善、儿童福利、养老服务、残疾人保障四个领域,旨在倡导从实践中求破解热点难点之道,传播典范案例,推动实践与政策创龙8国际网站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