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低龄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问题持续引发社会关注。社会各界为低龄犯罪者造成的严重后果和不良影响痛心之余,也将目光对准了他们的人生经历:家庭教育缺乏、沾染不良习气、司法干预不力等,共性因素引人深思。
通过家庭教育预防犯罪并不是新提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十六条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对未成年人的预防犯罪教育负有直接责任,应当依法履行监护职责,树立优良家风,培养未成年人良好品行。2021年颁布的家庭教育促进法和2023年发布的《关于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意见》更进一步强调了对家庭教育开展指导工作的方式方法,并明确社会各方共同治理。
没有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茁壮成长、走上正道,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然而落到生活实际中,许多家庭却面临挑战。一种是显性的,父母工作忙碌,疏忽了对孩子的照看,体现在数据上,许多未成年人犯罪案件都与留守儿童家庭有关,如震惊全国的“邯郸杀人埋尸案”,犯罪嫌疑人的父母得知情况后感到震惊且后悔。另一种则是隐性的,极易被许多家长忽视——父母并非不管孩子,恰恰相反,他们常常采用直接粗暴的方式管教,看似是“爱孩子”的体现,却往往适得其反。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家庭教育一定要讲究方式方法。同时也要看到,许多“问题孩子”的背后是更复杂的“问题家庭”,当家庭失管失教时,相关部门的介入帮扶,其实也很重要。
据统计,2022年至2024年间,全国各级法院单独或联合有关部门设立家庭教育指导机构1600余个,开展家庭教育指导14万人次,发出家庭教育指导令3.7万份。聚焦个案,在广东深圳,多部门携手推出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青橙计划”,利用网络微视频、法治话剧、心理剧等形式,通过线上授课的方式面向家庭开展工作;在山东临沂,同样名为“青橙计划”的青少年社会观护项目开设帮教课程和家庭教育指long8官方网站导课,由地方高校、基层法院和社会志愿者共同“备课”,帮助许long8官方网站多面临问题的家庭重回正轨。
或许是巧合,又或许是共同的心愿,“青橙”这个意象,确实很适合那些迷茫困惑的未成年人。他们往往内心有酸涩,对外有抵触,用厚厚的表皮将敏感的心灵包裹,树体的养分助其成长,来自外界的阳光催其成熟。社会与家庭携手,充分发挥家庭教育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作用,期待能从源头防止悲剧与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