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現場速遞丨探尋呵護青少年心理健康“最優解”

  行业动态     |      2025-09-21 20:30

  在北京參加全國兩會的間隙,湖南省人民醫院常務副院長向華委員不忘發個信息,為康復期的一名少年鼓勁兒。

  2023年9月,這名高中生因為叛逆自傷。向華把他從黑暗中拉了回來。如今,少年已經能扶着拐杖走路。

  北京大學腫瘤醫院大外科主任季加孚委員説,他眼下最關注的就是提升青少年人群心理健康問題防治水平。

  中華醫學會副會長、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呼吸和共病研究院院長李為民委員注意到,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問題是多種因素綜合影響的結果,“不是學校一方的責任,也不是到醫院就能馬上治好,需要政府、家庭、學校、醫院、社會等多方合作共治。”

  2023年教育部、國家衞生健康委等十七部門印發《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生心理健康工作專項行動計劃(2023-2025年)》以來,全國各地教育及相關部門做了不少有效探索。

  “讓孩子多睡一會兒”“課間走不進操場,不能在走道停留,甚至在教室只能坐位置上”“身體素質、人際交往、心理韌性走向弱化”“現有保護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的法規柔性有餘、剛性不足”……

  “澆花澆根,育人育心。”北京師範大學國家高端智庫教育國情調查中心主任張志勇委員説,呵護學生身心健康,是教育的首要任務,也是每個孩子享有良好教育的基礎。

  如何呵護這份健康?全國兩會前夕,全國政協教科衛體委員會組織赴雲南開展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調研,張志勇在調研中有了新收穫。

  他向委員們分享了一所中學的故事。這所中學重視通過戶外運動、群體活動幫助一些學生緩解焦慮,改善身心健康狀況。孩子們每天睡眠9個半小時,1/3是室外活動課,讀書分享、音樂溝通、對話校長,收穫足夠的安全感與主體意識。

  “愛,在親子關係、師生關係、同伴關係中。我們需要努力接納每個孩子,幫助學生建構良好的社會關係,感受人與人之間的溫暖,並認知自己的主體價值。”張志勇説。

  有的地方心理健康教育長期開展,卻並未明顯減少青少年群體的焦慮、抑鬱、睡眠障礙、厭學等情況。倪閩景指出,以加強青少年心理健康成因機理綜合研究為基礎,以開展廣泛的社會科普、正確認識心理健康為先,以全社會積極預防為主、以學校心理健康體系建設為輔,並建設心理疾病檢測網絡與治療應急機制,才是綜合治理之道。

  中國國際青年交流中心黨委書記劉愛平委員指出,應着力形成倡導全面發展的育人共識,糾正“中考分流就是提前預知人生失敗”“考不上名校這輩子就完了”等錯誤評價體系,緩解學生、家長、教師的焦慮情緒。

  北京市第四中學校長馬景林委員建議,由學校牽龙8国际唯一官网頭,建立家-校-醫院三位一體的青少年心理健康監測管理體系,確保相關信息的順暢溝通。

  北京市第二中學藝體中心主任孟艷委員提出,將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有機融合、共同推進,構建系統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江蘇泰州市姜堰區實驗小學教育集團校長高金鳳委員認為,應由教育部門牽頭,多專業主體合作,建立“一生一策”心理健康檔案。

  7日下午的教育界別協商會議上,來自教育部等部委的相關領導,積極回應委員關切。

  教育部列出新一年20項學生心理健康工作重點任務,包括建設全國學生心理健康監測&&等;中宣部將加強頂層設計,起草有關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文件;中央網信辦將持續開展青少年群體心理健康網上引導;國家衛健委將繼續做好相關專業醫師培訓,加強心理健康知識科普宣教。

  向華把會場上的溫暖聲音,分享給遠在1500公里外的少年,並很快得到回復:“這麼多人關愛着,我會好好恢復,努力學習,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