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8国际:惠州多措并举加强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

  行业动态     |      2025-09-17 05:25

  “孩子读初一,已断断续续休学两年,该怎么办?”“学习压力大,父母管束多,没动力上学。”近日,在惠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儿童青少年心理科诊室,一对母女向医生杨杰霖倾诉困惑。杨杰霖耐心倾听后,为孩子开出诊疗处方。

  儿童青少年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期,其心理健康不仅关乎个体成长轨迹,更牵动着父母的神经。今年,惠州将“加强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纳入十项民生实事清单,通过实打实的举措破解家庭“忧心事”。

  学校心理健康辅导室标准化建设、医疗机构儿童青少年心理门诊全覆盖……如今,这场关乎儿童青少年成长的“心灵守护行动”已在惠州悄然铺展,为孩子们的青春之路筑起坚实的心灵屏障。

龙8国际:惠州多措并举加强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图1)

  市第二人民医院儿童青少年心理科,一些青少年在候诊。惠州日报记者周智聪 摄

  门外的“心语信箱”、屋内的绿色沙发……走进广东惠阳高级中学辅导室,学生们的心情总会莫名放松下来。该校心理健康指导中心负责人邓玉昆介绍,中心成立于2000年,配备标准化团辅室、个辅室。2021年,学校以“积极心理学”为指导,通过教师成长、学生赋能、家校协同三维联动,打造“幸福生态园”。

  在这里,许多“迷途”的孩子重新走上“正轨”。八年级男生小枫(化名)曾因课业加重、缺乏成就感、人际关系差等抗拒上学,每天沉迷手机游戏,成绩不断下滑,与父母关系紧张。

  在班主任推荐下,该校心理健康指导中心为小枫制定了系统辅导方案。邓玉昆和心理教师团队给小枫布置“三件好事”作业,引导他记录生活幸福瞬间,指导家长非暴力沟通、订立游戏时间公约,与科任教师合作创造课堂成功体验。一学期后,小枫成绩进步明显,亲子关系改善。

  学校心理辅导室与师资建设是心理健康工作的关键。今年年底前,惠州计划实现全市中心校以上学校心理健康辅导室标准化建设全覆盖,中小学校100%配备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

  记者从惠州市教育局获悉,截至7月底,全市507所中心校以上学校中,已有502所完成心理健康辅导室标准化建设,年底将实现全覆盖。目前,全市中小学校已100%配备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按要求开设心理课程、落实规定课时,常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月活动,重点突出生命教育与挫折教育,培养学生珍爱生命意识和情绪调适能力。

龙8国际:惠州多措并举加强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图2)

  广东惠阳高级中学心理健康指导中心配有标准化的团辅室和个辅室。惠州日报记者香金群 摄

  2022年5月,惠州市首家儿童青少年心理科在市第二人民医院成立,为儿童青少年提供专业心理健康服务。

  市第二人民医院儿童青少年心理科负责人杨杰霖介绍,科室从1间诊室发展到4间,从1个专科门诊到下设4个二级门诊,既体现社会对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重视,也反映医疗服务水平的提升。自去年以来,该科平均每日接诊近百名患者,每年1月、6月考试前为就诊高峰。

  杨杰霖说,全国儿童青少年精神健康问题检出率介于7.03%至14.89%之间,惠州16岁及以下人口约125万,潜在需帮助人群约9.12万至19.36万名。随着诊疗水平提升,绝大多数患者经规范治疗可回归正常学习生活。

  今年,惠州将“加强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纳入民生实事后,进一步明确学校、医疗机构、公益服务三大目标。

  惠州市卫生健康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全市已实现多类心理服务平台全覆盖,中小学心理辅导室、市县(区)校外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市县(区)青少年综合服务中心等,均承担科普宣教、疏导咨询、识别转介职能。

  全市医疗服务保障能力也持续提升。市、县(区)两级精神卫生中心已设立,全市6家精神专科医院均开设精神(心理)门诊及儿童青少年心理门诊,32家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妇幼保健院中有27家(占84.4%)开设精神(心理)门诊。其中,市第二人民医院儿童青少年心理科被列为市级临床重点培育学科,年门诊量超2万人次。

  据了解,惠州市24小时心理援助热线依托市第二人民医院专业力量运营,并与全国统一心理援助热线对接,热线万余人次,其中儿童青少年来电近5000人次,在线人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近年来,共青团推出12355青少年服务台,当青少年需要任何心理疏导、法律援助、成长发展等方面的帮助时,拿起电线,就有专业人士为他们提供帮助,做他们的小树洞、倾听者和好伙伴。“孩子被推介来时,家长因孩子沉迷手机,已摔烂6部以上手机。”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广东省12355平台心理咨询师钟海镜回忆起近期接手的案例:一名初中生放学回家就躲进房间玩游戏、刷视频,假期昼夜颠倒,极少与父母沟通,常因手机使用时长与父母爆发冲突,成绩明显下滑。

  钟海镜沟通后发现,学生沉迷手机的核心原因是考试焦虑、现实社交少、父母过度关注成绩,而打游戏能带来成就感。针对这些问题,他与学生共同制定方案,比如一周一天不玩游戏、增加现实人际互动、多参与户外活动等。

  几周后,该学生考试焦虑缓解,学习状态回升,主动约同学外出,手机使用集中在周末且能自我管理,亲子关系改善,父母也不再只关注成绩,增加了互动。“多数孩子‘给点阳光就灿烂’,家长要做孩子的‘小太阳’,关注他们的闪光点。”钟海镜说。

  记者了解到,为推动普惠性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共青团惠州市委以12355青少年服务平台为核心,建设完善青少年心理健康公益服务体系,为35周岁以下青少年提供心理咨询、法律援助、困难救助等综合性公益服务。

  线热线与微信小程序全年无休,24小时提供“一对一”即时心理咨询;线青少年服务中心站点有专职社工常驻,联动255名心理、法律等专业志愿者提供深度个案服务,并走进学校、村(社区)开展心理健康、法治教育、自救自护等宣传活动。

  2019年以来,该平台累计提供咨询近8万人次,办理青少年个案1400多宗,开展科普活动2000余场次,覆盖青少年近120万人次。

  无论是校园里的“心灵驿站”、医院里的专业诊疗,还是24小时公益热线,惠州正在为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搭建起多维度服务框架。然而,心理健康守护是系统工程,需要家庭、学校、社会、个体形成合力。长期深耕青少年心理健康领域的一线工作者,结合实践经验提出针对性建议,为完善“心”防护网提供方向。

  邓玉昆及其心理教师团队建议,家长放下“说教者”身份,多倾听孩子的真实想法,用共情代替指责,通过真诚赞美孩子的努力与品格,打造温暖安全的家庭情感港湾。学生学会识别自身情绪,通过写日记、绘画、运动等方式疏导压力,同时培养兴趣爱好,掌握自我减压的实用方法。学校充分发挥团队协作的力量,持续开足心理健康课程,加强教师心理培训,对特殊学生群体给予长期关怀。全社会进一步净化网络环境,减少不良信息对青少年的影响,同时建设社区家长学校与互助小组,让家长能就近学习育儿知识、交流经验。

  杨杰霖建议,家长要跳出“唯成绩论”的误区,多花时间陪伴孩子,关注他们的情绪变化与心理需求。学校增加心理课程与讲座,还应通过丰富的社团活动、体育赛事等,为学生搭建释放压力的平台,同时坚决反对校园霸凌,营造包容友善的校园环境。青少年要学会接纳负面情龙8国际网站绪,主动参与集体活动、结交朋友,通过运动与学习的平衡,保持身心状态稳定。社会公益机构加大心理健康科普力度,通过短视频、公益讲座等形式,向公众传递科学的心理知识。

  钟海镜建议,持续落实各项心理健康政策,确保学校、医院、公益机构的服务举措能落地见效。扩大心理健康知识普及范围,不仅面向青少年,也向家长、教师传递“积极心理培育”理念。重点构建家庭支持系统,通过家长课堂、线上课程等,让家长了解不同年龄段青少年的心理成长规律,学会科学沟通。进一步打造基层心理服务网络,在社区(村)设立心理服务站点,让青少年在家门口就能获取便捷的心理支持。特别关注困境儿童、留守儿童、流动儿童等特殊群体,为他们提供针对性的心理关爱服务。

  近年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受到关注,各地陆续增设心理咨询室、开设24小时援助热线,硬件设施不断完善。但真正要解决的问题在于:社会是否还在用单一的标准衡量青少年的价值?我们看到,教育焦虑正在不少家庭中蔓延。孩子沉迷手机、厌学、情绪崩溃等问龙8国际网站题,往往和父母的过高期望和无效沟通有关。其实,孩子的心理健康与学业成绩同等重要,甚至更重要。家长的职责不仅是监督学习,更要帮助孩子建立积极的自我认同,培养抗挫折能力。全社会应建立更多家长课堂、加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让父母学习科学育儿理念,真正成为孩子的“情绪容器”而非“压力来源”。

  学校教育的转型也非常关键。如何从“分数导向”到“全人教育”转变?学校应减少不必要的排名竞争,通过社团活动、体育竞赛、艺术展演等方式,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业之外找到自我价值。

  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曾说:“美好的生活是一个过程,而非一种状态。”当大家不再追捧“状元”“学霸”,当企业招聘不唯名校论,当成功被重新定义为“做最好的自己”,青少年的心理负担才能真正减轻。

  采写 惠州日报记者香金群 周智聪 马海菊 龚妍 通讯员袁建群 邹丽娟 廖杰文 刘菁 实习生张荟婷